一、“十三五”时期基本概况
(一)专业基本概况
本专业系校级特色专业。十三五”时期,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研项目4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产学研项目1项,一流教材建设项目1项。引进教师1名,读博1人,出国进修1人,获评副教授1人,获评讲师2人。获评校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6项,横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一类8篇,二类7篇,三类26篇,四类2篇。
(二)省内专业对比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于2008年,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校级特色专业。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专业建设起步不算最早,但是,依托专业优势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完善,师资力量强,省级教学名师1人,专业建设经验丰富,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学科竞赛成果丰硕。近三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累计获省级以上奖励 30 余项,学生能够在省内高质量、多类型的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水平与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的体现。
(三)“十三五”时期的不足
目前,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科专业总体实力不强,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成果尤其是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实际的较少,尚不能满足皖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服务地方的能力有待提升。第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系列教学改革发展不均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第三,支撑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条件急需改善,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第四,科研团队凝聚力需进一步提升,学科带头人缺乏,高水平、高层次师资建设的任务还较为艰巨。
二、“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培养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经济学以及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人才。遵循学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办学目标,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如何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如何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面向人才市场需求,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
以培养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为立足点,以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点,办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是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市场,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技能背景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外贸人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为主;二是立足于现有学科基础,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跨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形成相互转化驱动力
在我院经济管理学科强大的实力基础上,梳理一条脉络清晰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更新信息技术类和数据分析类课程,并加强新零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方面相关课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课题项目为突破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三)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突出专业特色建设
依托新工科优势和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相结合方面的优势,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的办学模式,稳步推进,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式,突出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以学科竞赛促教学与科学研究,实现将知识向创业计划的正向转化。
三、“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机遇
当前,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国家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先后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及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均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其次,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同样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专业办学丰富的建设经验与成果为未来5年学科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专业建设发展强有力的内在保障。
(二)总体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五年建设周期内,实现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双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力争到2025年,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力量显著增强,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不断凝练稳定、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做到专业建设有特色,人才培养有创新,文化传承有发展,建设管理规范化。
(三)专项建设规划
1.学科专业
争取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不少于1项,省级课程建设类项目不少于1项,省级教研项目不少于2项。
2.师资队伍
新引进教师不少于2人,新增博士(引进加培养)不少于2人。不少于1人获评正教授,不少于2人获评副教授。不少于1人获评中级职称。力争双能教师100%,2025年力争具有博士、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以上,重点培养2-3支研究方向明确、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科研团队。
3.科学研究
争取获评省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校级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发表论文1类不少于2篇,二类不少于2篇,三类15篇以上。争取获各类横向课题到账经费不少于10万。
4.实习实训
争取更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1个,新增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应用创新实验室1个。并新建2-3个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